港澳醫生交流腸乳癌治療
(澳門日報消息2013﹣01﹣28)今年澳門外科學會成立十周年,該會積極推動一系列學術活動,為提升常見癌 症的診療技術,早前於美高梅酒店舉辦癌症外科專題講座,邀請香港大學外科學系教授潘東平和乳腺外科主任鄺靄慧主講,關注大腸癌伴肝轉移和乳腺癌的診治方 面,由澳門外科學會副會長彭向強主持。
彭向強表示,近年政府在癌症防治上,如癌症資源中心,癌症綜合治療和癌症康復等方面做了大量 工作。外科學會定期舉辦癌症專題討論會,宗旨是優化醫技、共同提高。大腸癌和乳腺癌是兩種最常見癌症之一。潘東平是港大肝膽胰外科著名專家,指出大腸癌即 使出現了肝轉移,最重要治療仍是手術。以往只有二成的病人可手術治療,現在概念更新了。大腸癌伴隨肝臟轉移,跟肝臟原發性癌不同,治療效果也明顯不一樣, 可用手術方法或射頻技術,將癌灶切除或消滅,患者生存期都較好;有些患者左側肝臟和右側肝臟均有轉移的個案,現在也可應用標靶治療方法,將癌瘤縮細再手 術,或者採用門靜脈栓塞的方法,將原來體積不大的正常肝組織增量,從而可以耐受手術。瑪麗醫院已完成數例這樣的個案,療效滿意。
鄺靄慧指出,港澳飲食和生活習慣相似,乳癌發展趨勢近似,均趨向年輕化,除有家族性因素和基因突變因素外,普通女性建議十八歲開始每年例行檢查,二十至三十歲開始,每年例行乳房造影或超聲波檢查,一旦發現有問題,抽取乳房活組織檢驗,以早期發現乳癌。
大會上港澳外科同行醫學觀點討論和爭鋒,討論氣氛熱烈。與會者表示獲益良多,認為香港專家臨床實證和經驗豐富,演講內容實用。